简述辛亥革命
简述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是指发生于中国农历辛亥年(清宣统三年),即公元1911年至1912年初,旨在推翻清朝专制帝制、建立共和政体的全国性革命。
狭义的辛亥革命,指的是自1911年10月10日(农历八月十九)夜武昌起义爆发,至1912年元旦孙中山就职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前后这一段时间中国所发生的革命事件。
广义上辛亥革命指自十九世纪末(一般从1894年兴中会成立开始,但也有学者认为从1905年中国同盟会成立算起)迄辛亥年成功推翻清朝统治在中国出现的连场革命运动。
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国比较完全意义上的民族民主革命。它在政治上、思想上给中国人民带来了不可低估的解放作用。
辛亥革命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推翻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共和政体,结束君主专制制度。
传播了民主共和理念,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思想解放,以巨大的震撼力和影响力推动了中国社会变革。
辛亥革命的名词解释
辛亥革命是1911年中国爆发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武昌起义的爆发揭开了辛亥革命的篇章。以孙中山先生为代表的革命党人发动的辛亥革命是一场对中国历史进程产生重大影响的革命,它推翻了清王朝的封建反动政府,结束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华民国。辛亥革命在中国近代历史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是中国人民为改变自己命运而奋起革命的一个伟大里程碑。
辛亥革命的另一大重要影响,在于它推动了全社会的思想解放。辛亥革命扫除封建时代落后腐朽的生活方式,推动人们思想的解放和社会的改良。尤其是以共和制代替帝制,是中国历史上了不起的转折和成就。中国人开始拥抱新思想和新观念。随后发生了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
辛亥革命是什么?
辛亥革命是指1911年(清宣统三年)中国爆发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它是在清王朝日益腐朽、帝国主义侵略进一步加深、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成长的基础上发生的。其目的是推翻清朝的专制统治,挽救民族危亡,争取国家的独立、民主和富强。这次革命结束了中国长达两千年之久的君主专制制度,是一次伟大的革命运动。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国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它在政治上、思想上给中国人民带来了不可低估的解放作用。革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反帝反封建斗争,以辛亥革命为新的起点,更加深入、更加大规模地开展起来。
首先,辛亥革
命给封建专制制度以致命的一击。它推翻了统治中国近代长达270多年的腐败屈辱的清王朝,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推动了历史的前进。辛亥革命前后的一系列事件对此后中国宪政与法治发展,中央及地方政治,中央与地方关系等都起到了关键的影响,对中国的外交,中国的边防形势都有重大影响。辛亥革命后,南北议和后,产生的北洋政府,在坚定维护国家统一和领土完整,在取消不平等条约和提高国家地位方面的取得巨大成就,辛亥革命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和共和的权利,在以后的历史进程中,无论谁想做皇帝,无论谁想复辟帝制,都在人民的反对下迅速垮台。 其次,辛亥革命推翻了“洋人的朝廷”也就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辛亥革命以后,帝国主义不得不一再更换他们的在华代理人,但再也找不到能够控制全局的统治工具,再也无力在中国建立比较稳定的统治秩序。 第三,辛亥革命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民国建立以后,国内实业集团纷纷成立,开工厂、设银行成为风气。民族资本主义的经济力量在短短的几年内就有了显著的增长,无产阶级队伍也迅速壮大起来。 第四,辛亥革命对近代亚洲各国被压迫民族的解放运动,产生了比较广泛的影响,特别是对越南、印度尼西亚等国的反对殖民主义的斗争起了推动作用在亚洲的历史上也是一次伟大的转折。列宁把辛亥革命视为“亚洲的觉醒”。辛亥革命在亚洲打响了民主的第一枪。
辛亥革命的历史简介和总结概括。
辛亥革命是指1911年(清宣统三年)中国爆发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它是在清王朝日益腐朽、帝国主义侵略进一步加深、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成长的基础上发生的。其目的是推翻清朝的专制统治,挽救民族危亡,争取国家的独立、民主和富强。这次革命结束了中国长达两千年之久的君主专制制度,是一次伟大的革命运动。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国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它在政治上、思想上给中国人民带来了不可低估的解放作用。革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反帝反封建斗争,以辛亥革命为新的起点,更加深入、更加大规模地开展起来。
辛亥革命()作为民主革命,成功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来的封建帝制,开启了民主共和新纪元,使共和观念深入社会中上层人士思想中。较早见诸记载的“辛亥革命”一词,出自署名为渤海寿臣者的《辛亥革命始末记》。此书出版于1912年6月,收录了1911年10月11日至1912年2月12日间的各报章事关革
辛亥革命历史照片其起止时间换算成公历为1911年10月9日至1912年2月13日,所述辛亥革命时限与《辛亥革命始末记》基本相合。上述两书所载事实,都发生于农历辛亥年,称之为辛亥革命十分相宜。 但在民国初年,辛亥革命一词使用并不广泛,称呼辛亥年武昌起义至清帝退位这段史事的词汇,名目繁多。民初的报章,如《申报》、《大公报》以及政府公报中,“武昌首义”、“共和成立”、“民国肇生”、“辛亥之役”等名词连篇累牍,而“辛亥革命”极为罕见。即便是孙中山先生,在民初言及辛亥革命时所用名词也没有一定之规。就任临时大总统期间,以孙中山名义发布的公文中,有“武汉首义”、“民国缔造”、“民国光复”、“革命”等说法。1917年孙中山在汕头各界欢迎会上,追述革命历程,称“一次革命,起于武昌,为推翻满清之专制。二次革命,则在南京,为袁世凯暗杀宋教仁而起。”不见直书“辛亥革命”,而“二次革命”之说至今仍然沿用。 在20年代前后,“辛亥革命”的使用开始升温且影响日广。1919年8月,毛泽东在《湘江评论》中连载《民众的大联合》政论长文,使用
武昌起义战斗照片和绘画雕塑作品(40张)了“辛亥革命”一词,并就其内涵有过精炼的阐述。1921年10月梁启超以《辛亥革命之意义与十年双十节之乐观》为题,发表演讲,诠释了辛亥革命内涵。第一次国共合作初始,陈独秀撰写《辛亥革命与国民党》,专门探讨革命失败的原因,“辛亥革命”渐成专有名词。 随着北伐的节节胜利,在有关纪念中,“辛亥革命”字样出现得特别频繁。1927年双十前夕,中国国民党中央制定了宣传大纲,第一条就是“继续辛亥革命的精神,矫正辛亥革命的缺陷”。1930年7月10日,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第100次常务会议通过了《革命纪念日简明表》和《革命纪念日史略及宣传要点》,以制度的形式明确规定了对辛亥革命的纪念,此后“辛亥革命”人所共知,遂成流行词汇,以迄于今辛亥革命的 功绩:
首先,辛亥革命给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以致命的一击,推翻清朝统治.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和自由的权利,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其次,辛亥革命推翻了"洋人的朝廷",也就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
第三,辛亥革命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民族资本主义的经济力量增长,无产阶级队伍页迅速壮大起来.
第四,辛亥革命对近代亚洲各国被压迫民族的解放运动产生了比较广泛的影响,亚洲出现了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潮.
辛亥革命失败原因:
1没有反帝
2没有反封纲领
3没有掌握革命武装
4没有坚强的革命政党
辛亥革命教训:
1资产阶级革命派提不出彻底的反帝反封的纲领.
2辛亥革命没有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使革命缺乏广泛的群众基础
3同盟会组织涣散内部派系复杂,起不到革命政党的领导作用.
4资产阶级革命派没有真正的建立和掌握革命的武装.
求《辛亥革命》2011年百度云资源,赵文瑄主演的
提取码: hw78 《辛亥革命》导演: 张黎、成龙编剧: 王兴东主演: 赵文瑄、成龙、李冰冰、胡歌、孙淳、姜武、陈冲、余少群、宁静、房祖名、杜宇航、梅婷、陶泽如、邢佳栋类型: 剧情、历史、战争制片国家/地区: 中国大陆语言: 汉语普通话上映日期: 2011-09-23(中国大陆)片长: 121分钟、100分钟(国际版)又名: 1911 世纪末20世纪初,清王朝三百年江山气数将近,内忧外患,时局动荡,正是乱世之际,英雄辈出,中华民族面临着重大的历史变革。以孙中山(赵文瑄 饰)为首的仁人志士意识到只有民主共和才能救中国,他们组成一个个革命政党,旨在推翻满清政府,建立人民当家作主的民主国家。在这一过程中,无数革命者流血牺牲,但是更多的革命家站出来与落后的封建体制作斗争,终于在武昌打响了辛亥革命的第一枪。在此期间,黄兴(成龙 饰)、黎元洪(姜武 饰)、隆裕太后(陈冲 饰)、袁世凯(孙淳 饰)、汪精卫(余少群 饰)、宋教仁(邢桂栋 饰)、秋瑾(宁静 饰)等各方人物你方唱罢我登场,谱写了中国近代史上最为辉煌的篇章……
辛亥革命是什么意思?
辛亥革命,是指发生于中国农历辛亥年(清宣统三年),即公元1911年至1912年初,旨在推翻清朝专制帝制、建立共和政体的全国性革命。狭义的辛亥革命,指的是自1911年10月10日(农历八月十九)夜武昌起义爆发,至1912年元旦孙中山就职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前后这一段时间中国所发生的革命事件。
广义上辛亥革命指自十九世纪末(一般从1894年兴中会成立开始,但也有学者认为从1905年中国同盟会成立算起)迄辛亥年成功推翻清朝统治在中国出现的连场革命运动。
辛亥革命的发生,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不仅结束了在中国延续了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而且为中国的进步打开了闸门,谱写了古老中国发展进步的历史新篇章。领导这次革命运动的孙中山先生,是我国杰出的爱国主义者和民族英雄、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
辛亥革命的发生,有着深刻的历史和社会根源。从 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在西方列强的不断侵略下,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下,政治黑暗,经济凋敝,社会残破,民不聊生。中国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中华民族蒙受着巨大的屈辱和灾难,国家濒临灭亡。
在这样的形势下,中华民族面对着两大历史任务:一是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一是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前一任务是为后一任务扫清障碍,创造必要的前提。